想起之前有次和朋友聊天,我问了他: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男生喜欢别人叫他爸爸?他边笑边说:“那种‘我罩你’的感觉啊,简直比高铁头等舱还爽。”我突然明白了,这不是在开 yellol 腔,这是一种角色的快感,是一种失控世界里的短暂秩序感,是一种“我操纵了,我主导了,我决定了”的幻觉。而且是爽到骨子里的幻觉。 01、爸爸,是一种身份权力的“轻 cosplay” 你有没有发现,“爸爸”这个称呼,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语境里? 带杯奶茶、给根烟、借个充电器,都能听到一句“谢谢爸爸~”有些人还要特意加一个娇嗲的语气词,“爹地~”,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撒娇。 为什么?因为这是日常生活里的“情绪角色扮演”。在真实生活中,爸爸意味着权力、经验、掌控。他不一定高大伟岸,但他得靠谱,得有回应,得能在你哭闹的时候,把事情摆平。 而我们这代 G,从小长在“去父权化”的家庭关系里,爸爸们一个比一个沉默寡言、不在场、不吭声。我们潜意识里想找一个会回应的爸爸。而当你被叫“爸爸”时,其实是被赋予了这样一个角色: 你是有回应能力的、有掌控感的、你值得信赖。是不是突然有点感人? 02、被叫“爸爸”,其实是一种“情绪赞美” 大部分直男会说:“我哪有那么多想法啊,被叫‘爸爸’就是爽。” 但心理学不是这么说的。人在社会互动里,最容易上瘾的,不是性的快感,也不是金钱的快感,而是被他人“确认存在感”的快感。而“爸爸”这个词,恰好就是一种高浓度社会肯定的浓缩表达。 你做了一点好事,比如递个外卖、修个鼠标、帮忙打个游戏,人家一开口,“哇谢谢爸爸!”你就立刻从一个工具人,变成了一个“被爱慕”的英雄。 你看,所有“爸爸文化”的本质,是一句带糖分的奖赏。而这种奖赏,比“好哥们”更亲密,又比“男朋友”少点风险。 03、在失控感极强的时代,大家都想短暂地“当一次爸爸” 我们这一代人,有个显著的特征:情绪波动大,失控感强,父爱缺失,掌控力弱。 你能掌控的,只有快递地址和外卖备注。你连自己的生活节奏、财务安全、职业路径,都常常控制不了。 但当你被叫“爸爸”的时候,你像突然站上了主角台词。你说“叫爸爸我就答应”,他真的就叫了。你说“你爸我今天心情不好”,他真的就闭嘴了。你说“别闹,爸爸带你打王者”,他立刻乖乖上麦。这是一种什么?是一种低成本权力游戏。短暂地、有点虚构地、但它确实缓解了我们身处“失序生活”里的焦虑。 04、“爸爸”这个梗,在 TXL 圈尤为高频,不是没有原因 说点直白的。在 TXL 圈里,叫爸爸这事,不止是玩笑,不止是性幻想,更是一种“情绪结构”上的互补。 很多彩虹小时候就是在被否定、被压制、被“没有父亲回应”的环境下长大。长到大了,反而比谁都渴望那种“被保护”的感觉,但嘴上又死不承认。 于是最典型的现象出现了:嘴上叫“爸爸”,心里在等一个能抱住我情绪的大人。而另一些 G 友,则在努力地扮演那个“能被依赖的人”在生活中扮演得太辛苦了,在爱情里,终于有人一声“爸爸”,他就彻底垮掉,泪目地说:“你终于叫了。”是不是有点心酸? 结语:所以“爸爸”这个词,根本不是个梗,它是一种情感编码 它的背后是权力,也是安全感;是撒娇,也是信任;是装酷,也是脆弱。我们用“爸爸”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,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想支配谁,而是因为:我们太怕被谁抛下了,所以选择先做那个不会抛下别人的人。 而那一声“爸爸”,其实是在告诉你:你是重要的,你是被依赖的,你是有回应力的。 |